service phone

Design Works 1

service phone

918事变东北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的意思?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3-05-01

  

  918事变,东北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的意思?在国家民族问题上,张学良,比蒋介石等看得清楚,知道孰重孰轻,有大格局。很多人说,张学良晚年被采访亲口承认,不抵抗命令是他本人亲自下地,与蒋先生无关。这段采访虽然存在,但大多数人不认为张学良说的是事实。任何时候都存现象与本质的问题,历史也是如此。对待历史疑问应以史实为依据去加以分析、认识,哪怕是当事人亲口所述也不见得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那么这件事的事实或许就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于日军挑衅不作抵抗,等待国际干预,而对内执行围剿我军,要求抗日的地方军队。而事实上,9-18事变后的6年中,蒋军没有对日抵抗,这一事实也充分证明其蒋军的不抵抗政策。

  由此可见蒋介石或多或少暗示过张学良对日本人要尽量妥协,事变发生的时候都以为是小冲突,所以张学良就按小事处理,结果连日本人都没有想到,最后能占领沈阳,等到张学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局已经不可挽回了。蒋介石肯定不会全心全意支持张学良跟日本人开战,所以之后的抗战都是张学良简单的支持一下,跟日本人全面开战,东北军独木难支。

  张学良对局势的误判,因为日本在东北驻军人数不多,制造矛盾以此为借口增兵东北可能性很大,换了谁也都很难把握。当时蒋军军政上层人物对日本军队的不断挑衅基本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隐忍不发,一方面依赖国际舆论,另一方面,直接沟通日本文官政府,甚至直接用钱。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军在沈阳张学良住处保险柜里,发现了张学良赠款的收据,也就是说,当时真就是日军中的主战派一意孤行。按照中国人话说,为先斩后奏,按日本军队习惯就是有自行决断,抗上的习俗。张学良后来说,你们现在知道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是九一八事变,可是,在此之前,日军类似的军事演习,挑衅行为已经有几百次之多了。

  蒋,张二人如有一人意志坚定抵抗,东北就不会那么轻易沦陷,当然也就不会有后来艰难的八年抗战,但无论有无此电文,张学良不抵抗将军的帽子是摘不掉的。张学良低估了日本的野心,认为日本占领东北后就不会再进攻华北了,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张开始后悔东北的不抵抗了,于是在西安发动了兵谏逼蒋抗日。

  其实蒋也有些后悔轻易让出的东北没能满足日本的胃口,蒋张二人当时是全国的第一号人物,张的位置又处在抗日的第一线,他才是决定是否抵抗的最关键的人物,既便蒋有此电文,张也可将在外,君令有可不授的权力。所以结论应该是蒋无抵抗之决心,张无抵抗之意志,共同导致了东北沦陷。

  以东北军当时装备之精良,甚至超过当时的中央军,还是可以与日本关东军一战的,抵抗也许仍会失去东北,但会让日本付出极大的代价。日本人也会明白以后入侵整个中国的难度有多大,日本轻易不敢再发动类似的七七事变了,这才是张学良东北军抵抗的意义所在。张希望蒋出钱出力,自己保存实力,蒋希望张与日本一战,消耗实力,说到底就是军阀派系勾心斗角。直至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蒋军不是败给谁,而是败给自己内部的派系争斗。

地址:     座机:    手机:
Copyright © 2002-2017 DEDECMS.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技术支持:凯发娱乐传媒    ICP备案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