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2-12-05
学生入学入团宣誓、军人重温入伍入党誓词、慕名参观的群众……“九一八”临近,尽管需要网上预约,位于沈阳柳条湖立交桥西北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
历史是记忆的生命,文物是记忆的存盘。如何看待那段历史,应该传承怎样的民族记忆?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几个重要历史文物前,记者对游客随机进行了采访。
高18米、宽30米、厚11米的残历碑是“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上最显眼的建筑,许多来参观的团体都列队在残历碑前组织宣誓活动。
这座巨大石雕,由混凝土浇灌,花岗石贴面,碑形为一部翻开的残破台历,左侧镌刻着事变发生的简要经过,右侧是事变发生的历史时间。
残历碑上定格的那一刻,日本关东军蛮横地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开启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惨痛代价。
“在庄严肃穆的残历碑前,宣誓更能直达内心,对着这个残历碑重温誓词,仿佛面对着当年数千万苦难的同胞,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军人,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随部队前来重温入伍誓词的北部战区某部下士刘健说。
博物馆主馆前广场东是“九一八事变爆破地点碑”,其整体形状为炸弹尾翼形。这个碑于1938年由日军竖立,替代了他们此前制作的木碑牌。这个碑原来位于铁路爆炸地木碑东侧不远处,抗战胜利后曾被推倒,后又被博物馆收藏。
据了解,木碑牌源于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后为掩盖真相,而用两根所谓被炸毁的铁路枕木保留的“证据”。而石碑则是日军为炫耀战绩所制。
从遮遮掩掩篡改真相到极度膨胀炫耀军国主义,碑身的变化对历史做了生动真实的记录。
“真相弥足珍贵,后世需要真相才能前行。”在“九一八事变爆破地点碑”前,大学生王乐驻留了许久。她说:“很难想象战争能让人如此扭曲。对于我们来说,需要了解历史的真相,才能更加珍惜和平、维护和平。”
博物馆“日本在东北的血腥统治”展区,一幅“日伪残杀平顶山群众统计表”面前,参观群众周华带着11岁的儿子周启航仔细阅读。
1932年9月16日,日伪以“通匪”罪名,对抚顺平顶山村400多户、3000多居民进行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平顶山惨案。
“当年我们同胞遭了多大的难。今天带孩子来看看,就要让他知道历史,懂得今天安定生活来之不易。”周华说。
一个是日本侵华历史传讲会送给“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反侵略纪念碑,其黑色大理石碑面上用黄字醒目书写着:“反霸权、反战争、反侵略。值此侵华战争结束六十周年之际,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日本人民特此建碑以示纪念。”
另一个是日本反战人士献给“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和平祈愿柱,柱上刻着“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
博物馆内还有一座由日本1450名战争遗孤自发捐建的铜质雕塑,雕塑中一对中国农民夫妇慈爱地领着一个日本男孩。碑座上写着“感谢中国养父母碑”。
“看了展览,我们更加懂得,两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共同维护,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砥砺前行。”前来参观的青年群众孙默说。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专题】戈尔巴乔夫去世【专题】2020美国总统大选【专题】关注英国集装箱谜案